董玉英才交完申请单,扭头就碰到了李万春的姐姐李大妞。
她手里也拿着一张申请单,走过来时还用肩膀狠狠地撞了一下董玉英,不屑的发出一声哼的声音:“破鞋。”
董玉英都无语了,能不能来点新鲜的,她也懒得和他们家的人在这打嘴炮,转身回了自己家人身边。
“那女人跟你说了什么?”曾丽芳的视角刚好看见了李大妞说了话,可没看清她说了什么。
“没什么,不用管,咱们就等消息吧。”董玉英还是有些激动,她得去书店里买些饲养家禽的书,毕竟这是大队里发下来的品种。
她早上的时候跟李村长了解了一些,国内的长毛兔每一只的价格都非常昂贵,一斤一级兔毛就能卖一百多块,而且兔子繁殖速度很快,一窝能生十几只。
这次大队上带来的本地长毛兔和他国进口的长毛兔,总共也就25只,价格贵,而且相对于鸭鹅来说,饲养难度更大。
虽然有组织扶持,但本身还是要出不少本钱,又不能随意处理家禽,大部分的村民还是不愿冒险,人都还没吃饱呢,哪有闲钱养家禽。
更多人还是对种植更感兴趣,毕竟祖祖辈辈都是农民,还是种田更容易些。
其中让董家人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是可以不交粮食了,但要交钱给粮站补差价,但这个差价是根据公粮指标多少确定。
开完大会,回家就开小会。
“咱们不行就补差价吧,现在自己种地,家家户户的产量都上来了,也不回说差的太多,咱们家不靠种地也不愁过日子,每年一到交公粮的日子我就愁。”
董文学这话让大家都深有同感,现在还好了,小时候的日子更难熬,老爷子为了挣钱,大多时候都在外头跑货。
家里的活计全是老娘操持,几个小的也是大姐照顾,才几岁的孩子就得背着老二,看着老三。
之前吃大锅饭,赚公分,每天放学回来还得去割猪草喂猪,哪怕拼死拼活的干,也赚不了几个公分,总是会饿肚子,要靠救济粮活命,一年下来,全家也就赚个一百块。
后来老爷子赚着钱了,不用饿肚子,也不敢对外声张。
81年分了地,大家自己种地,交了公粮确实能剩下不少粮食,不用饿肚子,但也有其他难处。
一年两次缴纳,每次交公粮都得提前一晚拉着板车去排队交粮,不是被嫌弃粮不好,就是被扣掉不少,还得好说歹说人家才收。
如果收了,还得自己一袋一袋搬到粮垛上,越晚去,爬的约高,如果老爷子不在,就得老娘上,大姐看着粮食,二姐在家看着剩余的孩子。
交了公粮,还得交钱,每年下来也要好几百,这么一算,空袋又空了。
可苗美菊却不这么想,往董文学后脑勺上就是一巴掌:“你挣了点钱就忘了以前过的苦日子吗?又不是交不上,补差价是那么好补吗?差多少补多少,万一哪一年老天爷不高兴,收成不好,你能补得起多少,不交公粮可不是闹着玩的。”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