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 诸葛青云讲儒家(科普篇)(1/2)
在法空的一堂课过后,秦书书服下了一枚丹药,同时又被法空好好地梳理了一番头部脉络,诸葛青云也看得出来,秦书书现在的状态好得不能再好了!
不然他怎么会一脸银荡的表情,在那里犹自嘿嘿地笑个不停?
要知道,刚才法空给他讲的全部都是佛门中的事情,似乎里面并没有什么笑点,而且他的这种笑容是很贱很贱的那种,别说是高僧会唾弃了,就是诸葛青云现在都很想在他脸上踩上一脚。
“我觉得你状态现在恢复的差不多了,那么就由我来给你讲解一下儒家吧!”
“哦哦,好的吧。”
秦书书还没有来得及好好的享受一下课间十分钟,还有法空那让人沉醉的按摩手法,就不得不又重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
诸葛青云长年累月的在学院之中,经常也会指导书院的弟子进行学习,所以对于三尺讲台来讲,丝毫没有陌生感。
当他站在讲台的一瞬间,便如同回到了自己的主场一般,整个人的气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神圣且崇高,着实不负嵩阳书院学者之名。
“世间万物都有来源,同样没有什么思想文化是石头里面蹦出来的。它们都是有起源、演变的过程,包括现代的很多思想他也是有起源。”
“华夏文明渊源流长,儒家振兴于孔子,却又不始于孔子。儒家思想丰富。儒家仁、义、礼、智、圣、恕、忠、孝、悌等思想。比照元素论,古人开出过三德、五行、六德等德目。孔孟讲的是圣端,董仲舒改为信端。”
“仁爱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
“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
“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如今很多人所讲的道义中的道指的是道德,义指的的是义气。”
“礼是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作为华夏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华夏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知书达理,对于一个人的外貌,气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智同知,是指人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