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三圆在开车,身体绷紧,腰杆挺直,目视前方。其实被说的时候,她也想为自己解释几句,但一些话在嘴边转悠再转悠,最终却什么都没说出来。她记得从前也试着解释几句,只是她动摇不了周围人的想法,因为在父母的认知世界里,她所梦想的五彩斑斓的未来,是他们所无法理解的,甚至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刘宝来并没有说教几句,他那边还有别的事,忙着接电话去了。
陶三圆悄悄的松了口气,她在心里边已经开始盘算等会到市里要走怎样的路线去办事了。有了车子,显然方便了很多,她可以抓紧一些,把要处理的事全都搞定。
刘宝来不做采石场以后,目前是在做水果原产地批发的生意,他自己在村后边的大片空地种了许多果树,苹果、梨这些还在尝试当中,有酸有甜,质量不是很稳定,还需要完成进一步的品种改良。唯有石榴,树种好,又很适合桃源村的山地,种了一季之后结果,又大又甜,剥开以后,全是软籽,吃进嘴里,满是甘甜。
只是种植的面积不大,产量有限,每年石榴成熟时,不等刘宝来去吆喝,立时会有城里来的小商贩,直接定下拉走。
刘宝来隐约觉的这是一条很不错的致富路,但比较郁闷的是,他核算了成本之后,发现并没有剩下多少利润,明明是卖了上万斤的软籽石榴出去,单价不算低,但最终账面上的结余却是寥寥,去除掉人工采摘、装箱、打包、运输的成本,最后剩下的这一部分十分有限。——完全对不上这两年来,他住在果园,守着果园,一步不离,精心伺候所付出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
这种结果,让刘宝来最近始终是憋了口气。更让他感到烦躁的是,他种出来的石榴,口碑出奇的好,还有人将石榴送到检测中心,最终监测出来的结果,完全达到了优质级别。订单量增加,询问的人络绎不绝,偏偏果园就那么大,年产量有限,根本没有多余的拿出来卖。
刘宝来在九十年代初极其活跃,赶上了改革的大好势头,赚到了人生里的第一桶金。只是采石场的生意没几年就叫停了,聚集在他身边的村民如鸟兽散,有的举家搬迁,有的进城打工,有的投亲靠友,大家似乎默契的认为曾经因为时代而一时辉煌的桃源村,也因为政策上的叫停,逐渐走向了没落。村子里的土地,村后的果林,村前的鱼塘……从劳动里获得的利益并没有外出讨生活赚到的更多,当看到回村的村民建起了新房,重垒院墙,日子红红火火的过起来时,更多人的心思活泛,于是来年时间一到,更多人离开了村子。
没人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也可能,在城里混出个名堂,他不止不会再回来,还会第一时间将村子里的亲人给接出去,彻底脱离这座半藏在山中的小小村落。而桃源村,也将成为记忆里的家乡,它一直存在,但无法再到达。
“三圆啊,我那边的合作公司还缺个销售,卖的是水果,但不是在门市和摊位上卖,而是坐在电脑前,上网去卖水果。你们年轻人会操作电脑,学什么都快,要不我给你说说,你去试试看?”刘宝来突然想起了这么一件事,颇有些兴致勃勃,“这个只需要去满村上班,好在满村距离桃源村不算远,那边有宿舍,你可以住那边,也可以买一辆电动车,每天骑车来回走。一个月能有两千四百元的基本工资,另外如果生意很好,还会在年底发一笔奖金,这样子全划算下来,足够你在村子里生活的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