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三把飞剑(1/2)
萧老头没有张口,但三人清清楚楚听见了他低沉之极的嗓音。徐公凌知道这是传音入密,并不是什么太高深的法术,功力低者会被功力高的人轻易识破。不过萧老头的仙力深不可测,远在自岚天仙之上,凌虚宫内没几个人能识破他的传音入密。
萧老头没有开口,但三人却听见了他的声音:“你们不要说话,我的话只有你们三人能听见,当心隔墙有耳。这一连七八日下来,非是老头子我有意不传你们道法,而是在考验你们的诚心。徒访师三年,师访徒三年。师父为了寻找到好徒弟,继承衣钵,要不断地观察他考验他三年,才能确定是否收归门下。而徒弟呢,为了找到一位明师,也要不断地观察三年,才能知道师父有没有真才实学,是否表里如一。”
徐公凌点着头,目视马家驹和张无音,便一同向萧老头行弟子礼。
又听见萧老头语重心长地说:“东汉之际,有一位名叫魏昭的大儒,当他还在太学就学的时候,他就久闻介休三贤之一郭林宗的大名,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大家,所以他就想拜郭林宗为师,而且派奴婢侍奉他。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把碗摔在地上,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抱怨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一代大儒。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张无音心里不由暗想:“这郭林宗够真够浪费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徐公凌暗忖道:“魏昭给郭林宗煮粥,我给你弄烧鸡都行。你倒是教点实打实的仙法给我们啊!”
马家驹着实吓了一跳:“考验三年啊!开什么玩笑!三个月之后,人家就杀过来了。”
萧老头对他们三人的想法实在太了解了:“要比就要好好比,徐公凌有徐公凌的教法,马家驹有马家驹的教法,张无音也有张无音的教法。你们听好了,以后下不下山是你们的事,但学了我的东西,就只能赢,不能输。老夫一生,不弱于人。”
徐公凌暗想:“输这种事还是让别人去做吧!我只想赢。”
马家驹琢磨着:“人家是仙人啊!我只是个凡人,怎么打得过他们啊?”
张无音自忖:“成者王侯败者寇的道理,我也不是不懂。我只能说我尽力。”
萧老头传完了最后一句话:“第一个半月,每天四更到五更,我会亲自指点你们。卯时洗漱吃饭,辰时到午时学习兵法韬略,未时到酉时学习御剑飞行,酉时二刻后你们各自温习白天所学,习练自己的凡人武功,亥时就寝。”
徐公凌梳理着自己每天要练的功,首先要站九转逆龙式半个时辰,然后练单式的《逆龙寒冰掌》,三掌连着练,每掌三百遍。《徐风剑法》中清风徐来一千遍,徐风万里一千遍。隔一天练一次《霸剑诀》。每晚睡觉前,拿着徐风剑直到力竭。睡觉的时候再由《晓梦神功》,积蓄真气。
马家驹每天要疾奔一百里,抱头下蹲五千个,左右脚踢树各三百下,这三个功法都是《遏云腿法》的基本功。还有就是他每天必须拔刀五百次,挥刀五百次,架刀五百次,这是谢正义所传《无晴刀法》的基本功。想要百倍的收获,就必须千倍的付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此时马家驹对自己的实力也很清楚,即使他和张无音联手进攻徐公凌一人,也决计走不过三招。只有和徐公凌一对一单挑,才知道他的徐风剑法是多么可怕。徐公凌像个遇强则强的单挑之王,那强烈的战斗意志,实在是让人胆战心寒。
三人之中,心里最着急的就是张无音。论力气,他不如徐公凌。论灵活,他不如马家驹。论实战,他也谁不如。徐公凌有家传的《徐风剑法》,马家驹有《遏云腿法》和《无晴刀法》,而他呢?什么秘笈都没有!甚至没有一件拿得出手的兵刃。张无音这几天的心都很乱,他的眼中尽是茫然,似乎看不到未来。
终于挨到亥时就寝。
张无音根据《逆龙寒冰掌》中凝气为冰的窍要,开始修炼。他打起坐来,结成一个天地人的印。丹田中的真气开始向掌中汇聚,手掌周围飘出了缤纷的雪花。
凝气为冰的窍门其实也简单,先要化气成雾,再化雾成霜,最后化霜成冰。张无音一连练了数日,仍然做不到凝气成雾。张无音只好去找徐公凌解惑,毕竟他的天眼是能透视经络的。
徐公凌这几天可是被折腾得够呛,四更到五更,萧老头让他站着一动不动。表面上不动不累,其实对于徐公凌这种好动的人,他宁愿去跑一百里地,也不愿意这么一直站着。二个时辰下来,腿都站麻了,只觉得自己已然灵魂出窍。
张无音收起真气,望向徐公凌:“公凌,为什么我练了这么多天?还是不能凝气成雾啊?”
徐公凌完全提不起精神:“可能是功夫未到吧!”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