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萨拉热窝事件一周后。
来自奥匈联合体的特使赶到了柏林。
奥匈特使带来的消息很简单,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奥匈联合体已经做好了向塞尔喂鸭宣战的准备,作为盟友的日耳曼尼亚是否愿意尽到作为盟友的义务,给予奥匈联合体以全力支持。’
此时,看起来摆在日耳曼尼亚皇帝威廉二世面前的选项有两个,帮或者不帮。
但威廉二世其实毫无选择,他只能帮。
自1871年日耳曼尼亚在那场大战中击败面包国后,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长久的压制住面包国,要了一笔天价战争赔款,还吃掉了面包国重要的钢产地——阿尔萨斯-洛林。
(作者PS:题外话,小时候学过的课文《最后一课》中的故事就发生在阿尔萨斯-洛林,时间正是阿尔萨斯-洛林被割让给德国的那一天。)
企图让面包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疲于还款,无暇顾及发展。
然而俾斯麦低估了面包国的富有程度,天价赔款在两年内便被还清。
于是俾斯麦想了一个法子,那就是拉上北方帝国和奥匈联合体,与日耳曼尼亚一道组成一个同盟来孤立面包国。
这便是三皇同盟。
因为当时的联合不列颠奉行孤立主义,且与面包国有殖民地纠纷,所以自然不可能同面包国结盟。
这导致当时的面包国在欧洲找不到任何一个盟友,吃了不少苦头,也和日耳曼尼亚结下了解不开的梁子。
但是俗话说得好:‘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后来,北方帝国同奥匈联合体在巴尔干半岛的矛盾加剧,导致三皇同盟破裂。
面包国趁机接触北方帝国,又是帮助北方帝国建设铁路,又是移交先进装备生产线,甚至不惜无条件支持北方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战略也要组成同盟,这才算是找到了第一个盟友,缓解了燃眉之急。
面包国的日子是好过了,日耳曼尼亚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面包国与北方帝国的结盟导致日耳曼尼亚现在被左右夹击,呈两面包夹芝士。
俾斯麦无奈,看了眼南边那个与面包国有利益冲突的安齐奥帝国,捏着鼻子拉进了同盟,形成了现在的三国同盟。
至于在海峡那头的联合不列颠嘛。
俾斯麦也是尽可能与之和平相处,避免与这个老牌强国为敌。
但此时,威廉二世登基了。
新皇威廉二世一上任就把俾斯麦赶去退休了,然后开始了自己的‘伟大战略’。
志大才疏的威老二可谓是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自信又普通。
就看看他大力推行的舰队计划和殖民扩张战略吧,这俩无一不是在挑战联合不列颠的全球霸权,直接把原本选择奉行孤立主义,想当离岸操盘手的联合不列颠都整绷不住了。
让其连夜放弃了孤立主义,选择与面包国和北方帝国放下纠纷,签订了协约,形成了现在看到的三国协约。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