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纳托利亚帝国比起后来的苏联,可能更像希特勒口中“腐朽的破房子”。
都不需要踹一脚,只需要轻轻吹一口气便会轰然倒塌。
在外,安纳托利亚帝国的影响力在百年内近乎腰斩。
1870年,面包国为了扩大自身影响,吞并了阿尔及利亚。
1877年,北方帝国第十次向安纳托利亚帝国宣战,让安纳托利亚帝国丢掉了巴尔干半岛一大半的控制权。
1882年,联合不列颠为了控制苏伊士运河,强行占领了埃及。
(别问,已经懒得想谐音了)
至此,安纳托利亚帝国在欧洲和非洲的殖民地丢失了一大半,几乎被踢出了这场殖民扩张的游戏。
而在内,安纳托利亚帝国的财政状况一路狂飙,不过是向下狂飙。
整个帝国积累的外债已经到了几乎无法偿还的地步。
在各债权国的胁迫下,安纳托利亚帝国无奈选择将关税主权进行抵押以保证还款。
随着关税主权的丢失,大量成熟工业体系下生产的西方商品涌入,这对于依然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的安纳托利亚帝国来说又是一轮沉重的打击。
毕竟没有人的手搓速度能快过流水线。
国家不断被吸血导致经济下行,民众生活质量降低。
而民众生活质量降低又导致对国家的认同感降低,生产意愿降低,进一步加速经济恶化。
这就像一个雪球,越滚越大。
但这还不是最致命的,安纳托利亚帝国和奥匈联合体很像,都是多民族粘合在一起的国家。
经济崩盘,战事受挫,整个安纳托利亚帝国内各民族间的矛盾被大大激化,民族与民族之间互相提防,互相仇视。这才是对于一个多民族的帝国来说最具毁灭性的打击。
如果说左脚绊右脚的奥匈联合体像一个癌症中期的患者,那全身都在各自互搏安纳托利亚帝国绝对算是癌症晚期,还是没几天就要咽气的那种。
因为到了1908年时,整个帝国已经摇摇欲坠,处于解体边缘。
(带清:这剧情好耳熟,怎么回事呢?)
皇权衰落,帝国各地暗流涌动。
到了1908年7月,一群年轻军官和知识分子率先发动起义,一呼百应,起义之风短短数周便席卷全国。
迫于压力,帝国皇帝无奈宣布恢复宪政,建立帝国议会,结束独裁制,回归君主立宪制。
整个帝国欢呼雀跃,全国上下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
当然,欢呼雀跃的不只有安纳托利亚帝国,还有位于帝国北部的自治国保加利鸭。
趁着安纳托利亚帝国内部正乱,保加利鸭正式宣布独立。
帝国影响力再度-1。
北方帝国的老毛子也是个见缝插针的主,见保加利鸭独立就迅速拉拢。
老毛子还试图撮合保加利鸭和塞尔喂鸭结成同盟,以削弱奥匈联合体在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
而保加利鸭和塞尔喂鸭自然也希望能有人护着自己的后背,所以这份盟约的缔结只是时间问题。
而在巴尔干半岛以北的奥匈联合体自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以至于今年的征兵都严格了不少。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