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或许能改变(1/2)
杨绛云之所以问张兆东一句,是不想让这顿称得上温馨的午餐冷场。
只是她没想到,自己这个刚认下的弟弟,竟是个如此风趣的年轻人。
叛逃,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不是个好说法。
若是在更北的地方,这词儿只要出现了,不论在什么样的语境中,都足以被上升高度。
但这个年轻人,就这么无所顾忌的说了出来,肯定还是认为跟自己足够亲近。
而这种亲近,对于杨绛云的出身来说,十分难得,让她很是受用。
她就怕人家跟她客气,毕竟没有这一家子,小祁麟的命可就没了!
加之他年轻富有朝气,愈发让杨绛云感到好奇。
原本,她在餐桌上润物无声的采访张成森,就存了为这位劳模出篇专访的心思,这是她眼下想到,唯一能报答这家人的办法。
而且都是关于庆钢的访谈,领导又没规定角度,稿子怎么写,还不是自己决定?
结识新的亲人,报答一段恩情,也为以后的走动打下基础,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即便事后领导不满意,不还有昨天对领导层的采访吗,放两版出来,还帮她完成采访任务了呢。
只是杨绛云万没想到,自己多句嘴的事儿,引出了更有意思的说法。
这个弟弟她已经初步了解,75后,改革开放以来,最红火日子中读的大学,思想新潮,对待一些老旧事物的看法,也一定尖锐。
不然哪来的叛逃之说?
杨绛云突兀觉着,这么一问,貌似又问出了一个新的采访思路。
庆钢领导、钢厂老工人、明明能够回到钢厂工作,却甘愿放弃这个被许多人趋之若鹜机会的新时代年轻人。
三者眼里的庆钢,肯定有所不同,而这种不同,在她这个高级笔杆子看来,只要挖掘得够深,一定能写一篇有血有肉的大文章。
省委领导开会的时候不说了吗,我们媒体要倾听不同的声音。
眼下就有这么个机会!
张兆东也发现了杨绛云此时的眼神,知道这位贵人,对自己的说法产生了兴趣。
可他的初衷,明明是让对方问自己选择了什么工作,甘愿放弃待遇优厚的庆钢!
从而引出他要去奉阳工作的信息,为往后走动关系,打下不那么明显的基础。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