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阅读记录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赵德昭 > 第二十五章 争论

第二十五章 争论

    韬光是曹璨的字,王贻孙同他关系亲密,自是以字来称呼对方,曹璨听了这话却是不服气,“我爹军营中的酒比这烈了不知多少倍,我喝上一坛都没事,怎么会喝多?你莫小瞧了我!说到这个...”

    曹璨看向赵德昭,眼中露出羡慕,“我爹说你要进禁军了?”

    曹璨心中没有失落是假的,他爹曹彬跟随官家南征北战,大宋建立后更是得官家看重,如今也任着枢密使的职,可自己这供奉的职还是通过恩荫而来。

    这一身本事无勇武之地,着实可惜!

    赵德昭看了曹璨一眼,支着胳膊朝前凑了凑,笑着道:“若是北伐能成,你也能更进一步了!”

    宋初,军功集团子弟入仕,多为随父补内职,节度使可荫其子为供奉官,而防御使、团练使子弟则限于殿直,刺史子弟更是低至殿前承旨。

    入仕简单,可入仕后,升迁却是成为了一个难题。

    宋初武臣面临的升迁途径便是内职、军职、刺史等地方武职三条,同时也可在三者之间迁转。

    内职中,荫补殿前承旨者,可升为殿直,殿直可升为供奉官,供奉官可迁为诸司副使,这是该序列最基本的升迁途径。

    出任内职,实际上是皇权将军功集团子弟的仕途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大树底下好乘凉,依靠父辈和朝廷的确方便许多,父辈的初衷,是将子弟置于自己的庇护之下,依附于皇权,以获取最有利的政治资本。

    但人有生老病死,父辈的影响不会长期存在,一旦却是荫蔽,内职迁转被控制的一面立即就会显现出来,结果便是与其初始愿望截然相背,反而限制了子弟的发展。

    此时,由于皇权想要限制军功集团,这看似简单的升迁途径却变得极为困难,升迁依照功劳大小和年资而定,起主要作用的便是前者。

    功劳,若无战事,又从哪里得来。

    赵德昭说了这话,曹璨眼睛当即亮了起来,“殿下说得是,若北伐,我定是要随我爹去的,如此机会,岂能不把握?”

    王贻孙却是摇了摇头,看向赵德昭问道:“殿下,如今大宋初建,仓廪不丰,别看东京繁华,可衣不附体、食不果腹之人仍旧不少,朝廷和百姓都需要休养生息,此时掀起战局,可不好啊!”

    赵德昭收了笑容看向王贻孙,曹璨见次,忙拱了拱王贻孙,小声道:“你胡说什么呢?”

    “象贤,你也觉得此战妨害民生,乃不义?”

    王贻孙是王溥的儿子,他的看法很大可能便是王溥的看法,王溥虽如今担着个太子太傅的闲职,可并不是个一无是处的书生。

    出身太原王家,又是个状元,不说才学,周太祖时期便是枢密使,率军平河中叛乱,后迁同平章事、中书侍郎,便是宰相了。

    宋开国,王溥罢相,并不是因为才德,只不过因为身份尴尬罢了。

    赵匡胤为此,改变了台省官班位,只为当时不是一品官的他能立位在前,何尝不是一种恩宠信任。

    王贻孙的这个问题,赵德昭也很是看重。

    “战争,不管是仁义之战,或是不义之战,于百姓总是有碍的,这几日户部便因为防备北方河流泛滥引发灾情,调了粮食命人运去备着了,若此时再起战役,百姓如何活?”

    备灾?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热门推荐
重生后,偏执世子对我死缠烂打 官场:拳拳到肉,专治不服 当奈克瑟斯出现在现实 晏知逢京 都穿越了,谁还一生一世一双人! 独步圣途 钟离叶裴之 童晓玥纪子曜 穿成替嫁医妃,她空间有药有军火 李慕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