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的吉普车缓缓停在大棚外,车轮卷起一阵尘土,车门刚一打开,几位专家便陆续下车。
他们的表情或倦怠、或不屑,显然对于这一趟“亩产一千斤”的调查并没有太大的期待。
杨厂长和周晨早已站在大棚外迎接,杨厂长满脸堆笑,主动迎了上去,
“哎呀,周教授,您可算是来了!这次您一定要好好看看,咱们厂试种的水稻,可是实打实的亩产一千斤!”
周常青拄着腰,脸上挂着敷衍的笑容,点了点头,
“杨厂长,我们就是来验证一下情况。您也知道,亩产一千斤……呵呵,这个数字,可不一般啊。”
“那是那是,您看了就知道了!”杨厂长满怀信心地说道。
这时,周常青的目光落在了站在杨厂长身旁的周晨身上。
他微微一愣,眉毛轻轻皱起——面前这个年轻人看上去不过二十几岁,干净利落的中山装,神色平静得让人挑不出毛病,但怎么看也不像是个搞农业的人才。
“这位是?”周常青语气里带着几分探询。
“哦,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们厂的技术骨干——周晨!这次的水稻试种,就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杨厂长拍了拍周晨的肩膀,满脸骄傲地说道。
“他?”周常青明显愣了一下,语气里抑制不住的怀疑,“是这位小同志负责的试种?”
站在他身后的助手小李忍不住低声嘀咕:“一个轧钢厂出来的技术员,还这么年轻,能懂什么种田?这亩产一千斤的说法,听着就更不靠谱了。”
另一位专家也凑过来,压低声音说道:“估计是他们自己瞎搞出来的,没准连亩产怎么算都不知道,才喊出这么离谱的数字。”
周常青没有接话,但心里也泛起了嘀咕。
原以为所谓的“技术骨干”至少是个老成持重的农技师,没想到竟然是个年轻人,这无疑让他对这次的“亩产奇迹”更加不抱希望。
他微微点了点头,敷衍地说道:“年轻人挺不错的嘛。不过,种田讲究的是经验和科学,这可是门大学问。”
周晨听出了他话里的潜台词,脸上却依旧挂着淡淡的笑容,“周教授说得对,种田不仅需要经验,更需要科学指导。不然亩产一千斤,也确实是天方夜谭。”
“哦?”周常青闻言,挑了挑眉,语气里多了几分试探,“听你的意思,你对亩产一千斤很有信心咯?”
周晨微微一笑,语气平稳得像在谈天气,“事实胜于雄辩,您看了就知道了。”
周常青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年轻人说话口气倒是不小。
不过,他也懒得和周晨争论,毕竟眼下还没看到实物,等会儿真相大白,自然能让他们厂的人彻底收起这不切实际的自信。
助手小李在旁边却忍不住撇了撇嘴,低声对另一位专家说道:
“难怪吹亩产一千斤,搞了半天是个年轻人负责的,八成是看书看多了,实践少得可怜。咱们看完要是发现是假的,厂长脸上可真没光。”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