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黝黑且散发着光泽的麻花辫好看极了,姜梨拿出了发卡,又拿了两个发夹,分别在女工的头上比了比。
姜梨真心地说:“你的头发养护的可真好,一看就是用海鸥洗发膏保养出来的。“
女工摸了摸自己的头发,要说她的容貌倒不算是好看,却有一种80年代特有的大方美。
她看着发卡,眼神里满是喜欢,“这个发卡多少钱?”
“五块钱。”
女工明显迟疑了,买下了这个皮包,已经用了不少钱,她现在满兜里也就只有七块钱了,要是在花五块钱买一个发卡,她是真的有点舍不得了。
姜梨看了出来女工的心思,把发卡塞进了她的手里,“你是我的第一个顾客,这对发夹我送给你。”
女工十分开心,喜悦的心情仿佛都盖过了刚买了一个皮包。
她直接将发夹戴在了麻花辫上,衬得她更加青春。
她十分满意,“谢谢。”
女工心满意足地离开,走进纺织厂大门的这一路,一群年轻的女孩都在诉说着自己的羡慕,和毫不吝啬的赞美。
开了张,姜梨觉得心里也有了底。
再面对这些女工的时候,就知道要如何把这些服装、饰品卖出去了。
让姜梨意外的是发卡、发夹和耳环,倒成了热销商品。
单品虽然便宜,但是姜梨进货价低呀!
一个发夹、头花的进货价是五毛钱,姜梨翻了几倍,一个就买两、三块钱,纺织厂的女工一个月的工资是16块8毛钱,要是让她们拿一个月的工资买皮包,或许她们舍不得,但是这么漂亮的发夹和头花,才两三块钱而已,还是能舍得掏这个钱的。
一个早上的工夫,姜梨上的小饰品竟然卖掉了一大半。
姜梨感觉自己还是进少了货。
赵晓娟都看傻了眼,以前在石塔村种地的时候,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十块钱,可女儿这才一个早上,她就看见姜梨的口袋里进账了十几张大团结。
特别是,姜梨刚刚三十块钱卖掉了一件呢子夹克。
这件衣服竟然这么贵,三十块钱啊!她得卖多少玉米和小米才能买得起这么一件衣裳啊!
难怪都想做城里人!
赵晓娟等着姜梨又卖掉了一条男款的牛仔裤,凑到了她的耳边问道:“小梨啊,这……这城里人咋都这么有钱呀?!”
姜梨数了数刚收下的13块5毛钱,扭过头朝赵晓娟笑了笑,“妈,城里人都守着工厂,每个月都有工资的。”
这还是刚刚步入了80年代,姜梨记得在后世时,刚出貂皮大衣的时候,一件大衣就一万多块钱,东北的女人们那可是人手一件的。
老话讲吃不穷,穿不穷。作为东北人,吃穿其实更为看中。
一上午的时间,姜梨进的耳环就销售一空了。
趁着没有人的工夫,姜梨在角落里数了数,耳环的上货价是380块钱,她竟然足足翻了一倍,光是耳环这一个种类就翻了一个翻,足足赚了400块钱。
这还没有算衣服、牛仔裤和头饰。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