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山,如其名,盛产白岩石。
姜梨爬上了一段石头路,面前便是一片林子,东北的三月寒风犹冽,树上还未发嫩芽,光秃秃的树杈被山风拉扯的胡乱摆着,好似鬼魅张牙舞爪。
顶着冷风,姜梨紧了紧军大衣的领口。
还好有这件军大衣,不然的话这么冷的天非要冻死不可。
刚开春很少有人会上山,姜梨倒是没有什么可隐藏的,脚下飞快地朝半山腰跑去。
姜梨的野外求生技能极好,她找了一颗足得六七个人才能环抱住的大树,她找了一根树杈系上了一根绳子,将带来的破竹筐支撑起来,又抓了一把谷子撒在竹筐下面,剩下的就是等待了。
约莫过了半个小时,姜梨耳畔倏地传来一阵叽叽咕咕的叫声。
她屏住了呼吸,目光专注,一瞬不瞬地盯着竹筐旁沿路吃着谷子的野鸡,掐算好时间,当那只野鸡走进了竹筐里低着头啄着谷子的时候,姜梨快速的拉动手里的绳子。
野鸡顿时慌了,扑棱着翅膀,眉头苍蝇似的在竹筐里乱撞。
姜梨快速冲了过去,一把抱住了破竹筐。
她伸手进去,抓住野鸡的两个翅膀,将野鸡拎了出来。
她用绳子捆住野鸡放进了竹筐里,刚准备再往深山里走走,忽地瞧见不远处的一片枯木上,有一大片木耳。
冰雪消融,气温逐渐回暖,这是春耳最好的生长环境。
春耳因水分充足,生长迅速,一般个头大,但耳片厚度和口感都不如秋木耳,东北的木耳品质上乘,即便是春耳也要比南方耳要好。
再者,80年代初,华国还没有出台“天保工程”等林业政策,木耳在这个时候,还是极罕见的山货,有着一斤木耳一斤虫草的说法。
姜梨有了这份意外之喜,忙着将春木耳摘了下来。
这一摘就是满满一袋子,姜梨在手上掂了掂,粗略估算至少也有十来斤。
木耳还需晾晒,十斤木耳能出二斤干木耳,拿到县城去卖,至少能值五六十块钱,有了这些收入,一只野鸡加上这些木耳,母亲的住院费就能解决了。
正要下山,斜里飞出一只个头略小的野鸡。
鸡身呈灰褐色,没有鸡尾毛和鸡冠,应是一只母鸡了,往年开春,正是野鸡繁殖的季节。
“莫不是还有收货吧!?”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