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月的天,就像是婴儿的脾气,说变就变。
刚才还好好的,这会儿又是阴的厉害,一阵风袭来,像是柳叶制成的刀刃,割在脸上生疼的紧。
还好,姜梨的身上穿着沈天阔的军大衣,又厚实又保暖,她紧了紧领口,以免冷风灌进领口。
沈天阔陪着她一块走着,高大的身躯先她一步,为她挡住不少的寒风。
一路上,俩人很少说话,姜梨能看得出来,沈天阔心里的低落,同为军人,她深知,这个时候任何安慰的言语,也抹灭不了他心中的伤怀。
来到了平山县,沈天阔还有点事要办,暂时和姜梨分开。
姜梨瞧着还没到午饭的时间,也没急着回县医院,既然分了家,她和赵晓娟也要找一个落脚的地方。
她并不打算回石塔村。
一来,石塔村距离县城还是有点远,人口少不说,做什么事也不太方便,姜梨还是打算把赚钱的中心放在平山县。
二来,姜梨担心姜家那些死皮赖脸的,若是将来见到她们日子过的好,会不要脸面的上门纠缠。
倒不如,直接从源头根绝了姜家的心思。
平山县守着农机厂、纺织厂两个大厂子,人口基数大,家家户户都守着单位每个月的工资过日子,赚钱的机会要比村子里多不少。
既然要在县城里落脚,她就要先找个住的地方。
姜梨觉得,每天上山打猎,并不是长久的营生。
想要赚钱,那这个地理位置,最好就要守着个厂子。
姜梨将目标放在了纺织厂上。
八十年代,物资匮乏,普通一户双职工的家庭,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50多块钱,柴米油盐,鸡鸭鱼肉这些,哪样不需要票的,但农村却是不同,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会养些鸡鸭。
姜梨打算去平山县下面的几个村子里收鸡蛋、鸭蛋,或是家禽,然后拿到纺织厂是外面去外。
纺织厂大多都是女工,县城里只有一家国营饭店,要是家里不来亲戚,没有红白大事的话,一般家庭是不会去饭店吃饭的,女工们下班还要回家做饭,姜梨就打算利用这个时间段来赚钱。
她在纺织厂附近寻摸了一个遍,总算是找到了一个合心意的住处。
厂矿居民都开始分房子,据说前两年县里盖了一栋三层小楼,厂矿工人分上房的欢呼雀跃,分不上房的垂头丧气,瞧见那些分到房的人,一个个都红了眼,所以附近工人们给那几栋楼起了个红眼楼的名号。
姜梨选中的房子,就在红眼楼附近,一处独门独院的小院,原本是县里大户人家的房产,前些年充了公,去年返还给了个人。
只是,那家人都搬去了城里,这个小院也就空置了下来。
赶巧姜梨在找房子的时候,遇见了这家的主人。
房主现在在鹤城一中当老师,也是趁着放假,回来打扫打扫房子,刚把招租的告示贴了出去,姜梨就找了上来。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