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塔村分为前后两个屯子,姜梨家住在下屯。
沈天阔的战友为保护他殉职后,他就承担起了照顾战友爸妈的责任,攒着假期每年都会来石塔村上屯来陪老两口住上一阵子。
所以,上屯里没有人认识姜梨,但都认识沈天阔。
沈天阔有点不好意思地回头看向了姜梨。
姜梨的小脸红扑扑的,像是一颗熟透了的苹果。
他泯不住笑,对大婶说:“邹大婶,您可别胡说。”
邹大婶的脸上笑意更浓,“好好好,你们年轻人面皮儿薄,婶子不说了,不说了。”
“沈大哥,我还是下来自己走吧。”
姜梨实在是不想成为众人的焦点。
沈天阔却并没有要停下拉车的意思,反而更加快了脚步,“别了,你坐稳了。”
姜梨身子一个踉跄,赶忙抓住了木板。
很快,沈天阔就拉着板车来到了平山县,对于县城,他比姜梨要熟悉,轻车熟路地来到了农贸市场外。
沈天阔带着麻袋和刀,他将麻袋片铺在了地上,将半头猪搁在了麻袋上,然后,他就站在一旁,打算等着人上前来买。
姜梨泯不住笑,从沈天阔的手里接过了刀子,高声喊道:“猪肉,新鲜的野猪肉嘞,不要肉票的猪肉1块7毛钱一斤嘞。”
她的叫卖,很快就引来了不少人的围观。
有人问:“姑娘,你这猪肉不要猪肉票?”
姜梨颔首,“自己猎的野猪,新鲜的很呐,大婶,要不要割二斤回家给孩子炖点肉补补身子?”
那大婶蹲下了身子,看了看猪肉的品相,“还真是新鲜,给我割二斤后鞧,回家包顿饺子。”
“唉,好勒。”姜梨炖了下来,在野猪的后臀上割了一刀,这才发现,自己没有称。
沈天阔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去农贸市场里借一个。”
大婶从自己的菜篮子里拿出了一个小型的公斤称,“姑娘,你先用我这个吧。”
这个年纪的大婶,担心农贸市场里小摊贩缺斤少两,自己还准备了一个公斤秤,她递给了姜梨。
姜梨想了想道:“大婶,要不如这样,这二斤猪肉,我白送给您,您把这公斤秤借我一天,等我卖完了猪肉,我还给你。”
大婶连忙摆手,“不用不用,你拿着用,我家就在这附近,回头我过来取就成。”
这个时代的人民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姜梨道了谢,收下了大婶的三块四毛钱。
没过一会,又有几个三十出头的女人,结伴来农贸市场买菜。
听见了姜梨的吆喝声,纷纷凑上前来瞧。
“小姑娘,你这猪里脊怎么卖啊?”
“我瞧排骨不错。”
“给我来两个猪蹄。”
不一会儿的工夫,姜梨的这半头猪就卖出了一小半,按照这个进度,再有两三个小时,也能卖得差不多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变成姜梨要和收钱,沈天阔负责割肉称重。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