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阅读记录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 > 第139章 作妖的太上皇

第139章 作妖的太上皇

    对于朝廷的高官们来说,太子府这大半年在河北三路的操作,以及在京畿路的操作,让他们是又有些担心,又有些高兴。

    以大宋的体制和科举的特点,选拔上来的官员,大部分还真不是尸位素餐,甚至相当大的比例都是有政治抱负,不太计较个人得失的。

    最近这几十年,主要是党争太厉害,才让朝堂上尽是一些虫豸。

    而汴梁之战后重新洗牌的这个朝堂,还真算得上是众正盈朝。

    徐处仁、李纲、宇文虚中、吴敏、李邈、种师道,这些人掌握了朝政的权力,这大半年来,也是兢兢业业,让原本已经开始腐朽的大宋朝廷,焕发出了生机。

    不过有些尴尬的是,现在朝廷的控制范围,反而只有京畿五路,往北,河北河东三路是太子总管了,秦凤路和永兴军路,西军的自主权越来越大,朝廷只能管京兆府附近,还得配合他们的军事行动,往南嘛,两淮四川两湖两广,倒也听朝廷的,可是这些地方本身就不富裕,给朝廷的税赋什么的,比往年都少了一些。

    最夸张的就是两浙路了,这个拥有接近一千万人口的东南第一路,因为太上皇的进驻,加上朱缅的阳奉阴违,都不怎么给朝廷运送税赋了,理由是都被太上皇给截留了,供奉太上皇了。

    这个理由倒是很冠冕堂皇,而且赵佶也给朝廷来信说,自己想要在东南修道,作为太上皇,用一个省的税赋来养我,很合理吧?

    以前我可是靠全天下来供养的!

    总之就是赖在江南,不肯回来。

    朝廷又不可能真的和他撕破脸,虽然名义上朱缅童贯等人已经没有朝廷官职了,可是在太上皇身边,地位依旧很尊贵。

    这让朝廷里的有识之士,都有些忧心忡忡。

    长期这样下去的话,南北只怕就要分裂了啊。

    李纲出于公心,这半年来也不知道往返苏州了好几次,拼命的劝说太上皇回到汴梁,让官家拨款供养太上皇修道,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可是赵佶铁了心就是不回来。

    历史上,赵佶回到汴梁,除了李纲周旋之外,还有两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第一个就是赵桓捏着鼻子同意在大内继续供养太上皇,第二个则是因为花石纲的天怒人怨,江南从百姓到士绅到官员,全部都不欢迎太上皇,他在镇江差点都穷得没饭吃了,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回到汴梁,接着就被金人一锅端,冚家富贵了。

    而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

    本来赵佶在镇江,已经是左右为难,就算赵构和张邦昌逃到了他这边,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毕竟江南士绅还是不欢迎他。

    李纲那时候也来劝过赵佶回去,然而赵桓现在底气比历史上可就大多了,他带来的条件是,先撤蔡京父子、童贯和朱缅的职务,然后把太上皇请回来,在大内居住,供养一应不缺。

    历史上虽然赵桓最后还是把这几个弄死了,那却是在赵佶回到汴梁之后才下的手。

    听到这个消息,赵佶就不愿意回去了,毕竟他知道这几个算是他现在最后能用的人了,赵桓现在是皇上,百官理论上都是吃他俸禄的,谁还会跟着他?

    更何况朝堂上他留下的白时中李邦彦可都是靠边站了啊!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热门推荐
种田不努力只能做王妃 九叔!任老爷家又闹僵尸啦! 宋群青谢淮安 萧书凝蓝忘机 分手后被上司骗婚了 叶舟周朗 萧炎孟扶摇 绝世神医混都市 最强农女捡个王爷去种田 郑昊天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