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阅读记录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 > 第124章 三个拳头产品

第124章 三个拳头产品

    大画家、赵九妹,再加上一个金兀术,现在已经基本勾结起来的结果,赵谌并不清楚,不过就算知道了,他也不在乎。

    作为一个饱受熏陶的现代军人,赵谌在政治等方面并不精通,然而他却清楚,强军、富国、强民,这些东西都是一脉相承,谁也少不了谁。

    没有富裕和强盛的国家和民间,想要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那也只能算是空中楼阁。

    所以在事实上已经掌握了河北三路的权力之后,赵谌并没有在民政上多做涉及,毕竟三路的总管刘韐、陈遘和张孝纯,都是治政能力很出色的文臣,他们虽然也都懂军事,可是本质上,还是以治理优先的。

    河东路就是山西,山西这地方粮食出产能力一般,赵谌除了让刘韐恢复生产之外,还让他组织青壮和民力,多在山西开矿——山西什么多?煤啊!只不过还没有去硫的煤是没法直接燃烧的。

    土法去硫的方式很多,最简单的就是加水浸泡,分离出来的煤晒干就是去硫的煤了。

    煤的作用毋庸置疑,赵谌不管是在河北搞工业化还是让北方百姓使用煤炉取暖,都会对民生乃至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至于山西粮食出产不够的问题也简单,运粮就是了。

    煤矿卖到河北来,河北送过去粮食,又能加快流通又能搞活经济,何乐而不为?

    而买来的煤,则可以让赵谌在河北开采的铁矿,得到更好的炼制。

    初级炼钢说穿就是看火力的大小,温度越高,钢水里的杂质就越少,钢的质量就越好。

    反正背后就是汴梁,汴梁背后是整个江南,江南的税赋和粮食总是会源源不断的送到汴梁来的,赵谌差粮食了,找汴梁要就是了!

    不管是粮食的产量、文化的普及还是工业技术的基础,大宋其实都不缺,就看怎么用起来而已。

    至于河东路,也就是半个山东,这地方是小麦的主产区,只不过赵谌觉得,光是种小麦,就白瞎了山东那良好的平原和气候条件了。

    棉花在南北朝时期已经传入中国,不过一直到明朝才在中原得到了发展,赵谌知道这一点之后,开始命令人去寻找棉花种子,然后在河北东路推广。

    虽然棉粮争地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明朝的灭亡说穿了就是粮食不够吃,而粮食不够吃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江南那些最好的田地,因为利益原因,都去种植桑棉等经济作物了,以至于粮食产量下降,平时只能维持一个勉强够用,一旦碰到灾年,就会出现大面积的饥荒,就别说明末小冰河时期,几乎年年都遇到旱灾那种情况了。

    只不过如果在粮食产量相对差的北方推广棉花的种植,本身就是一种相对很好的调控,同时也能够将南北的经济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当江南的纺织业和工业,离不开山西的煤、山东的棉的时候,他们还会觉得北方是可以放弃的地方吗?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热门推荐
苏窈 九世轮回,宗门女帝全是前女友? 婚宠到底,江少的替嫁娇妻 布衣仙途 强悍的美女兵团 叶昊 时不虞言十安 柳长平 坤仪 曹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