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品牌成立(1/2)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田里的稻子熟了,地里的玉米黄了,柳家稻田里的稻花鱼也要丰收捕捞了。
自从柳家弄上这稻田养鱼,村里种田的都时不时来看一眼,特别是还有很多种田的能手,看到哪里不对了,还热心地指出来。 比如太阳特别大,天气特别炎热的时候,赶紧跑过来,帮着他们往田里加些新水,水温太高、太热,鱼会容易死。大雨天了,也有那热心的跑田里来,和柳小江他们一起检查栅栏的进出水口,防止鱼儿逃跑。
仰仗这些乡亲们的指导,柳家的稻田养鱼,涨势喜人、大获丰收。田埂边的稻谷没有“瘪谷子”,颗颗饱满,而且大穗,稻田里的稻花鱼儿个顶个的大、活蹦乱跳的双手都捧不下。
别家开始收割水稻,柳家水田里,还有一番更加热闹的景象。
柳小江招呼了几个打鱼的帮手,孙桃花的爹娘老子、大哥、二哥也过来了。 把田中的水放干,十几个人正忙着捕捞稻花鱼,甩开膀子、撩起裤管,互相配合着,赶鱼、捞鱼、装桶,热闹丰收的场景吸引了不少村民围观。
稻田里,抓鱼的抓的热闹,田埂上观看的村民热烈的呐喊助威声也不绝于耳,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要双手一起,动作要快!”
“你眼睛要看准!”
“你快一点,鱼都跑到你后面去了。”
“哎呦,这鱼成精了,敢摔老子!”一个抓鱼的手捧着一条大鱼,大鱼活蹦乱跳地从他手里挣脱出来腾向天空,抓鱼的人应声倒进水田里摔的四仰八叉,惹的周围一片哄笑。
稻田一旁,李依然袖子里藏了个小本本,暗地里对稻田养鱼进行测产验收。今年她本打算用二十亩进行稻田养鱼,但实际上最后真正实施下来的只有五亩。毕竟那举人老爷失败的例子对他们影响太大,李依然也害怕这古代的田地、水质和鱼苗和现代有些差别,也不敢太冒险。
“快看哪,当初那鱼苗放田里的时候一条大概不到半斤吧?你瞧瞧哟,现在那一条都得有两斤多大了吧?”
“这鱼长的可真好哦!”
“这么多的鱼啊!这一下子整这么多,可啷个办啊?”
“你担心啥子,你没看到那稻田边,站着那思源斋的掌柜、如意楼的掌柜?还有那几个是谁?”
“那是张老爷府上的管事、钱老爷府上的……哟,那是不是徐山长?”
“就是那个徐口福?他老还亲自来了?”
整个县里,要评美食家,除了那主簿大人,排第二名的就是这个徐山长了。他自己说,能吃、会吃是福气,所以人送外号徐口福。
“嘿,他们家可真能耐,他们这是直接把买家拉到这田里来抓活鱼了。”
“也不知道这鱼的味道跟普通的鱼味道一不一样?”
“那肯定是不一样的嘛,你看这些鱼成天在稻田里穿来穿去的,那个鱼肉一看就紧实。”
“你看就能看出来哦?”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