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阅读记录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陈炽陈金廖玉 > 第51章 书名

第51章 书名

    第51章 书名(1/2)

    1993年春节,进入不惑之年的陈炽乔迁到了天马山庄。离父亲到横背这个小山村开基建房,正好四十年。这一年的春节自然异常喜庆,陈炽两兄弟挤了十来年土屋,突然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大院,辞旧迎新的意思就更加深切。

    子时过了,就是新年。陈炽凌晨起床,放了一挂出行的鞭炮,迎接新春的到来。以往,都是父亲负责此项仪式。陈炽想起了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心里有些酸,但更多的是喜悦。孩子们听到鞭炮响了,都不顾寒冷,披着新衣出来捡鞭炮。陈炽小时候享受过这种快乐,也理解小孩子现在的举动。

    大年初一的早餐是素洁的。廖玉和母亲、弟媳三人一起忙碌,炸好了白麻糍,热好的黄酒,炒了一盘米果,煮了两碗豆腐。都是素食,这是梅江边的规矩,用素食来迎接新的岁月,以示洁净虔诚。吃过早饭,新年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见了这座赣南的新居。

    陈炽向母亲拜了年,就陪着两个孩子来到厅堂。陈焘也带着孩子过来了。陈炽点了几支香,插到神案上,对父亲的遗像说,父亲,新居建好了,这族谱也修好了,这都是你的功劳,你在天之灵常回来看看这新居吧!陈炽把族谱翻开,跟孩子们讲起了族里的事情。

    正月读谱,这是赣南客家人的既定项目,虽然孩子们心不在焉。陈炽也不勉强,读了两刻钟,就让孩子们尽情玩去。而他,则回到了书房里。阳光依然在玻璃里照耀,投向桌上的砚台。陈炽想写点什么。大年初一,以往写过的诗不少,林居里写过,京城里也写过。陈炽倒是想起了京城的新居,想起了好友端木埰赠送的诗。他从书箱里找了出来,抄录起来。

    《喜迁莺•题陈次亮驾部新居》。炎曦方酷,喜款径到来,凉生庭绿。石瘦皴云,林深障日,一径翠阴成幄。小轩凈无尘事,风颭帘痕如榖。坐对久,觉清光浣尽,俗尘千斛。清福堪健羡,此地寄居,大好添松竹。碧润茶香,青涵墨彩,领取天机清淑。倦来北窗高臥,梦破凉蟾莹玉。旧棲讬,巢痕宛在,结邻重卜。

    抄完后,陈炽准备动手写书。梅江边的风俗,大年初一是不干活的,否则全年都得累!陈炽想到此俗,不禁笑了,这写书倒不在其列,况且,累不累不在于初一有没有干活,而在于各人的生计。写书之前,陈炽总是要看看别人的著作,寻找创作的手感。他目光朝书架望去,随手拿起了一本书。

    这是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一共五卷。郑观应大陈炽13岁,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是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人。他和唐廷枢、徐润、席正甫并称为晚清“四大买办”,十六岁就到上海学商,在洋行和轮船公司干过,后来替清朝办理电报、轮船等洋务,对新学素有体验和见解,曾隐居澳门近六年撰成《盛世危言》。

    《盛世危言》跟《富国策》一样,正是陈炽想涉猎的书。这几卷书,是吴瀚涛大令送给陈炽读的。读后,陈炽兴奋异常,就在书边写下几行批注,大发感慨:“西人之通中国也,天为之也,天与中国以复古之机,维新之治,大一统之端倪也。识微见远之君子,观于火器、轮舟、电报、铁路四事而知之矣……”。书遇知己,同声相应,同气相呼。

    后来陈炽就见到了郑观应,两人相谈甚欢,郑观应说起出版的事情,请陈炽为他写个序。陈炽毫不推辞就答应了。

    这次回乡,陈炽当然要带上《盛世危言》,除了答应了要写序,这书正好为自己写作提供资料。这书中前沿信息丰富,毕竟是一线的实业家,郑观应有别人没看到的东西,没想到的事情。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热门推荐
农家宝妻 李未央 妖界降临 康建徐子建 出道后喜欢上了杨蜜 恐怖降临,先烧十万亿冥币 陆尘顾倾怜 法医狂妃 王君临 樊璐陆斯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