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选兵前夕(1/2)
军队,承载着神圣使命;军人,则在悲欢离合中成长。对于他们而言,枪械是第二生命,战友如同手足,部队是另一个温暖的家,驻扎地则是第二故乡。
时间回溯至2002年10月,金秋的东北,凉爽宜人,年度征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喜悦与忧虑并存于每一个家庭。
沈阳郊外的一户农村人家中,一名少年响亮的应答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引来邻里好奇的目光。
少年身材挺拔,透着东北少年特有的健壮,俊朗面容中夹杂着一丝稚气未脱的邪魅,显示出他尚未完全褪去的青涩。
少年不情愿地被母亲从梦中唤醒,口中喃喃自语,抱怨着日复一日的催促。尽管内心有几分不情愿,但出于孝顺和对父母期望的尊重,他还是踏上了征途。
门外,几位中年妇女闲聊正欢,东北式的家长里短中,邻家李婶关切地询问少年是否前往征兵。
少年礼貌回应,心中虽无投身军旅的热忱,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及让父母骄傲,毅然选择报名参军。
在那个时代,“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口号深入人心,大街小巷挂满了鼓励参军的横幅。
少年名为箫文龙,正值十八岁的青春年华,却因在校的不良行为屡次让父母头疼。面对孩子的未来,父母决定顺应国家支持参军的政策,将他送往部队磨炼,视之为改变命运的契机。
部队被视为一所大学校、一个大熔炉,无论结果如何,两年的军旅生活都将是他人生的宝贵财富。
箫文龙在村里以顽皮著称,但在家却是孝顺的儿子,邻里对其评价颇佳。他强健的体魄得益于无数次的冲突,这也许无意间为他的征兵之路铺垫了基础。
"加油啊,小龙,你一定能当上兵的!"
"是啊,你要是能当兵。回来大娘给你炖小母鸡吃。"
李婶等人的鼓励和打趣,更增添了他对征兵的期待与决心。尽管面对众人的厚望,箫文龙感到了压力,但他深知一切需顺其自然,过分的期待往往伴随着更大的失望。
告别了邻里们的叮咛与祝福,箫文龙匆匆赶往村头,与约定的伙伴们会合。
远处传来大娘婶婶们爽朗的谈笑声,那是东北人特有的热情与直率。
而箫文龙的心中,既有对未来的忐忑,还有对母亲那份不易察觉的牵挂。
村里的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年年参与征兵,却鲜有人真正入选。
今年,包括箫文龙在内共有四人报名,未知的结果让他们只能一步步向前走。在轻松与调侃中,他们踏上了前往乡武装部的路程,这段六七里路的行程,既是对体力的考验,也是对梦想的追寻。
在通信员的带领下几人来到了武装部的会议厅。
而此时的会议厅已经有几人安静的坐在椅子上,见有人进来都好奇的回头看了一眼,随即又安静的坐在远处。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