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这上面说到朱棣造反之前,刘邦也不能肯定朱棣就是造反上位——虽然他排在第三个,但万一是第二个那个出了什么意外呢?
比如,刚刚登基不过百日就暴毙身亡?比如,登基不久因为某种内乱或者动荡而身亡——开国那段时间,天下虽然是安定不少,但是要说乱子其实也有许多,要是一个皇帝阴沟里翻车直接挂掉,也不是不可能……
再比如,这个皇帝做了什么见鬼的神奇的决定,一系列决断几乎要把明朝送进地府,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刚刚建国没多久、才传到第二个皇帝就即将迎来亡国……然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这个朱允炆死了或者被废了,然后朱棣上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反正上述的这些情况,哪怕这个明惠宗是明朝第二个皇帝,也不可能给他一个太宗的庙号——尽管在刘邦看来,后世王朝的庙号的水分都已经相当大了,不过太祖太宗这两个意义到底不同。
总之,都是有可能的嘛!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众多皇朝,那也是能够搞出来种种前人想也想不到的神奇操作的——比如,宋朝的那两个皇帝;比如,元朝这走马灯一样的换皇帝速度……
想来那个明太祖朱元璋也是这样想的。
他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这个明太宗就是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而鉴于很多事情都不能直接说出来,所以恐怕那个明惠宗即便真的有什么话想说也说不出来。
不过现在好了,这明太宗,啊不,明成祖朱棣,那可是结结实实被确定是造反上位的了哈哈哈哈哈哈!
真想旁观一下明朝这几个皇帝的脸色和情况。
刘邦不无遗憾地想。
不过虽然他不能亲眼见到,但是他也可以自己畅想……
-
明朝皇帝们的反应不一而足。
后面的皇帝们俱都是松了一口气:心里面憋着一个大秘密还不能说也不敢说,确实不是很好受。现在好了,大家都知道了,即便细节情况还不能说,但至少这件事情的大体概述所有人都已经心知肚明。
不用再这么憋着了!
真好!
朱棣则是脸色一青,虽然他知道这件事情迟早会被暴露出来,但是在他的预想中,这应该是在讲到大明的相关故事的时候才会被提到。
怎么会在一个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故事中,还是在明玉珍这个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的背景介绍的时候被捅破!
这件事情,虽然不难应付,他也早就打好了一百篇腹稿,可是能延迟一点被捅破的时间、晚一点面对那他就更愿意延迟一点时间。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