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个好主意。”
李晔对这个建言表示了赞同,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首先可以缓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另一边同平章事,户部侍郎王抟也站出了出来建言,此人出身琅琊王氏,东晋宰相王导后裔,祖辈也皆在唐朝为官。
而王抟本人也是素有贤名,明达理事,才干俱佳,为苏州刺史时唐昭宗就召他入京,准备委以重任,李晔任他为宰相,也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王抟面容修长,身姿儒雅,他恭敬上言道:“陛下,现在距离冬至还有五十多天,臣建议以冬至节为名目,让各地方镇向朝廷进奉,如此可补充朝廷财政匮乏。”
“行进奉?这能行吗?”李晔听着有些迟疑了,心底里有些发虚。
吏部侍郎崔胤也出来说道:“王侍郎此策未免有些不妥帖了,自乾符之难后,四节进奉已经断了,再行进奉恐遭各地方镇非议抵制,还请陛下三思!”
李晔心中明白,崔胤还有些事情没有说出来,那就是中央朝廷威严大降,已经到了遭受邻藩欺凌的地步,远在各地的方镇更对朝廷为敬畏之心,要想他们进奉恐怕难上加难,若是失算了更遭方镇们轻视和天下人的耻笑。
唐中后期藩镇进奉的名目繁多,即便是无名之献也要找个借口,比较常见的有皇帝、皇后、太子等人的生日进奉,入觐调动进奉,助军助资的进奉。
进奉名目最多就是四节进奉了,包括元旦、端午、冬至和皇帝的生日。
在德宗和宪宗两朝是藩镇进奉最为突出的时期,各地藩镇每岁进奉五十多万贯,最少也有三十万贯,德宗生日时光是东南一道就进奉了五百万贯。
进奉是朝廷收支的一份重要组成部分,财政困难时尤其是用兵耗费巨大时,皇帝就可借机向各地方镇宣索。
四节进奉在昭宗即位时已经停了,唯一一次大规模的进奉那就是昭宗在即位的第三年,宰相率领百官向皇帝加尊号,天下大赦,各地方镇都向朝廷进奉恭贺之礼,以示朝廷臣子本分。
看见崔胤反驳自己,王抟只是笑呵呵反问道:“既如此,崔侍郎有何良策?”
崔胤似乎在等这个机会,他神色有些激动向皇帝大声道:“陛下,臣确实有一策可解朝廷财政之苦。”
李晔好奇道:“卿家有何良策,快快说来!”
崔胤掷地有声道:“陛下和朝廷诸公莫不是忘了酒曲专卖之利,每年的榷酤可在百万贯之上。”
李晔眼睛大亮,忙问道:“那为何朕没见这笔收入?”
崔胤语气玩味道:“陛下许是忘了,您即位之初叛贼杨复恭曾向度支借了这酒曲专卖之权一年以供军需,后来此贼以势压人迟迟不肯归还,到了后来这酒曲专卖之权慢慢沦为了宦官的手中。”
这事情倒是有趣了。
李晔看向崔胤试探着问道:“卿家之意是收回酒曲专卖之权,不再供应军需,从而充盈国库?”
崔胤像个斗胜的公鸡高昂着脖子,大声赞扬:“陛下高见!”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