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阅读记录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唐天将军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幕府班底

第一百一十三章 幕府班底

    第一百一十三章 幕府班底(1/2)

    “拜见李帅!”

    刘单入府衙正堂后,恭敬向李瑄一拜。

    他今年已经三十四岁。

    二十多年寒窗苦读,才为状元第一。但科举进士,也并非平步青云,只是有基础而已。

    因为科举是举士,“进士”,是成为士。

    刘单还要进行三年的守选期,到时候通过吏部铨为文官,或者通过兵部铨选为武官。

    许多文人早早中进士,却在铨选上一直不合格。

    选人冗冗,甚于羊群,吏部喧喧,多于蚁聚。这是对文人求官的情形描述。

    太平盛世,文人们无不渴望官职,但士人太多,数十人可能竞争一个芝麻大小的官吏。

    别说进士。连门荫入仕都要排队。

    以往父祖五品官,子弟萌荫。现在祖辈当过三品以上职事官,才能为后辈寻一个好差事。

    刘单考中状元后,在长安等待大半年,对于李瑄的名声,他如雷贯耳。

    长安传出李瑄拜为上将后,他立刻赶至陇右,希望能在幕府任一官半职。

    “郎君为状元,只此一点,便名留青史。郎君所作之诗,雄阔、壮丽,似有边塞之风,为我写诗者多矣,未能达到如此风度。”

    李瑄请刘单起身。

    作为穿越者,他能提前预见宰相,也能知道哪些宰相是花架子。

    那些宰相现在还很年轻,甚为五斗米折腰,正是李瑄召入幕府的好时机。

    刘单虽未至相,但官至侍郎,也算非同一般了。

    “和李帅相比,我所寻之诗为末学,难登大雅之堂。”

    刘单再次一礼,他写诗只是赞述李瑄的功绩,表达自己的志向,希望李瑄能举荐他。

    李瑄的诗名动天下,他哪能去比较。

    “我准备将河源军使王难得调往临洮军任大使,将安人军副使荔非元礼举荐为河源军使。王难得和荔非元礼,都是骁勇善战之辈,帮我写一下这样的军文。”

    李瑄与刘单谈论一刻钟后,直接向他考验。

    不一会儿,刘单就在座前将两份文书写完。

    李瑄细细观看,第一眼看到刘单的字迹刚劲有力,飘逸俊美,不愧是状元,不但会画画,字写得也好。

    再看内容,刘单明显是有备而来,荔非元礼当前名不见经传,所以刘单描写浅薄,这也正常,李瑄之前也不知道荔非元礼在军中。毕竟陇右军有十几个军使、守捉使。

    但刘单对王难得的描写十分细致,看起来是做足功课。

    “不错!假如我明天率部出塞,在苦拔海东面五十里与一队吐蕃骑兵遭遇,经过半日苦战,斩首一千,俘三百。我军伤亡五百。我要将战果呈奏圣人,请写下这份军报!”

    李瑄又向刘单下达考验。

    只用两刻钟时间,刘单就将这份战报拟成。

    内容条理分明,战况清晰,李瑄讲述的,都有描写。

    如果刘单随军去,一定能写得更细致。

    接下来,李瑄口头询问。

    如军与军之间出现矛盾,将与将之间发生纠纷,军中的操训,还有一些佐理事务。

    刘单回答还算让李瑄满意。

    在另一个判官还未赴任前,刘单应该可以帮助他稳定住后方。

    以后刘晏,或者其他判官到任后,李瑄会任刘单为随军判官,与掌书记一起,记录军机。

    “听君回答,应是大才。我幕府判官有二,一为主事,二为随军。刘五你今后就当我的随军判官吧,你虽是状元,未有资历,我举荐你为左武卫中候,秩正七品下。”

    刘单族中排行第五。

    李瑄考虑到他没有从政资历,不适合一下任六品官。

    “属下多谢李帅,今后必报答李帅的知遇之恩。”

    刘单大喜,立刻起身向李瑄拜道。

    他未曾想李瑄这么看得起他,直接任命为判官。

    他若在长安等官,一定会等到猴年马月。

    品秩倒不是很重要,判官一直是幕府的心腹,让刘单感激不尽。

    “主事判官未至,你暂判节度使主事。”

    李瑄让刘单起身,并向他吩咐。

    “遵命!”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热门推荐
苏墨雨 扑街作曲人?请叫我曲神! 断绝关系后,全家都哭了 叶蓁蓁傅斯年 我没想重生,但她给的太多了 陈长生慕微凉 宦海狂飙 全班下场凄惨,听我心声改命 王够洛似伊 俞菲凡江烁